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齋明寺一日禪修心得紀要 / 陳村林菩薩

學佛多年雖不精進,惟仍盡可能維持每週數日晨起禪修及每年擇期參加法鼓山短期禪修營活動,藉此平衡及沉澱奔忙於工作塵勞中的身心,由於疫情的關係禪修營的活動也停頓了好長一段時間。今拜疫情緩解之賜,終於收到開辦禪修營的通告,而且地點又是慕名已久的大溪齋明寺,當下就決定參加這次一日精進禪修活動了。

因路途不遠,311當天選擇自行開車前往報到,剛好假日又難得碰到風和日麗出遊的好天氣,一路車程有點壅塞,還好仍來得及準時報到。進入園區第一眼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紅牆灰瓦的齋明古寺,門口石柱顯目對聯:「莊嚴憑法音,圓覺悟禪機」,剛好給禪修行者清楚有力的提策。接著映入眼簾的是莊嚴的禪堂及排列有緻的迴廊列柱,全灰清水模自然原色清幽典雅的一樓建築,光影變換引人遐思,可惜迴廊周邊吉野櫻花季已過,少了花的繽紛正好回歸佛寺建築頗具巧思

簡潔素雅的原色與禪境。

禪修第一堂課由八式動禪開始,主法果弘法師開宗明義就提策大家進入禪堂就如放一天假,心態上要秉持十六字訣,即「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因此從第一式扭腰甩手開始,法師就不斷提醒清楚、放鬆,清楚、放鬆,這確實是很受用的提醒,每次經過法鼓山禪修洗禮後,在工作及生活中我都會時時提醒自己凡事淡定從容,按步就班慢工出細活。

禪修期間另一個心靈饗宴就是聆聽聖嚴師父的開示,師父首先開示禪修次第的定慧與止觀,從初禪的尋、伺、喜、樂、一心等修行次第說起,即從尋思()和伺察()的「有尋有伺」得輕安後證得「離生喜樂」的初禪,再經由「無尋無伺」的「定生喜樂」證得二禪,經由「離喜妙樂」證得三禪,直到「捨念清淨」證得四禪而得統一心,三界如火宅,四禪八定的修證階梯確如山高水遠。師父接著提策行菩薩道要有兩個基本修養與利他心態:首先要「當一個無底的垃圾桶」,無選擇性的接納與承擔,第二要「當一個無塵的反射鏡」,無分別的照亮與回應,言簡意賅寓意深長,足為修行者引以為鑑。

最後的重頭戲是托水缽,這是學員們感受最深及發言最多的活動項目,個人也是第一次體驗托水缽,這是一項身、心、水三位一體的定力測試,過程還加上轉圈、換手、猜拳等障礙,除了身體保持穩定外,心念的波動幅度同步於缽中水面的波動幅度,禪修時專注一趣在所緣境的練習就要如實的派上用場了,雖然方法上心仍止於有境的執念,百來米的堅持也難免有些許溢水,終究還是在水缽無需再補水情況下完成任務。

可能是課程安排太充實緊湊了,一日禪修活動時間過得特別快,隨著大堂分享結束,落日餘暉已無私灑落百年樟樹及滿庭列柱,映照出炫目的錯動光影,帶著法喜充滿的一天走向歸程,活動圓滿還是要感恩法師的用心及護持團隊的辛苦奉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