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身與心的默照-雲來別苑禪修筆記 / 陳淑卿菩薩

來參加4/16的一日禪的前一日,我開始身心的準備,透過家中雜物的斷捨離,讓身體與心透過環境的清理,進入清淨的狀態,把堆在後陽台捨不得丟,以為總有一日用得上,積滿灰塵的紙箱、舊雜誌報紙、大型的塑膠袋、舊拖鞋、堆積如山的文件紙張、里里扣扣說不出名堂的零碎小物等都清理掉,頓時心情爽朗不少,而身體與環境的和諧也讓浮躁的心可以得到沉澱。

自從參加第九屆自我超越禪修營,皈依三寶以來,參加的共修大都在天南寺或金山總本山進行,習慣了遠離塵囂,有自然環境與寬闊的林園草地,甚至山巒溪流相伴的修行場所。雲來別苑提供一個結廬在人間、比鄰市廛的修行地,或許也提點我們修行與生活應可融通,未必遠離人群,這也是除農禪寺與雲來寺之外,我第一次在市區進行禪修。盡管修行的場域比較有限,但這次動員的義工菩薩人數眾多,整個過程因為有諸多師兄師姐的護持而進行得十分順利,非常感恩。雖然自己在家已經養成固定打坐的習慣,但集體共修,借助眾人的集體心念,和師父的開示、法師的提點,更能精進,所以我一直很期待共修的機會。

雲來別苑建築走日式禪風,簡潔素雅,空間處處留白、引景入窗,是一座會呼吸的建築,旁邊雖然民居環繞,但建築風格近似,整體環境相當舒適宜人。禪修當天陽光明媚,藍天勻淨,樹梢的新綠在微風中擺動著,予人生機勃勃的感受。

開場時共修護法師常正法師以親切細膩周延的風格與語速提點諸多修行基本功,如禪坐的方式,如何落坐如一口鐘,進藥石前三口細嚼五十次等等,這些大家很容易怠惰廢弛的細節。另一方面,師父的開示內容卻是較為深奧複雜的願心與默照課題。這也提示我們在深入修行的過程中,一些基本的功夫是不能忘記的。

上午師父開示以菩提心和願心作為修行的啟動與目標,強調修行除自我覺醒(自覺)之外,更要協助他人覺醒(他覺),接著以「四弘誓願」和「三聚淨戒」作為修行方法,來達成願心,這是菩薩行修持的方式,境界宏偉,顯見這次法師對會眾的期待相當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一開始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也是大乘佛教的視野,修行是為眾生修行,我與眾生實而為一,我是眾生,眾生是我,自覺與他覺也無軒輊。而三聚淨戒「斷一切惡,行一切善,利益眾生」則以實際的實踐法門來引導眾生踐行菩薩道。

下午的開示以默照為修行法門,以身心為對象,以「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作為警語,講解默與照在應對身心現象的做法,這兩句話原出自宏智正覺禪師的〈坐禪箴〉,不觸事指的是對周遭發生的事不以分別心回應,不入相對之境;緣指的是內與外的境界,外境界指的是對身外環境產生的心理現象,內境界則是指內心的種種現象如思考、回憶、猜測等。不對緣意思是不去攀附執著這些內境外境而能清楚照見境界的來去。

去年十月份的精進禪三也是以默照禪為主旨,所以我對默照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默」就是知道雜念的生起而不回應,「照」就是對內境外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起分別心。這次的開示特別強調對治雜念的具體方式,師父以一群喧鬧著要來纏著你玩的小孩來比喻腦中紛雜湧動的念頭,對治的方式不是去陪他玩或壓制他,而是不理會他,小孩就會自己離去。這都是對應到知道雜念的升起而不回應的階段。師父常以生動的比喻來描繪雜念,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某次開示裡,他提到打坐時就像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看者川流不息的汽車來來去去,當心特別散亂的時候,旁觀者很容易就變成行人,隨者車流滾滾而去而不自覺。打坐就是站在十字路口觀看車流而不跟上去。下午的那炷香我便用數雜念的方式來打坐,一邊數息,一邊注意念頭的升起,果然這個方式很容易覺察雜念的出現,心念漸趨細微。

以默照來處理「身」則有幾個較複雜的面向,首先師父提點身體乃五蘊聚合的造作,五蘊「色受想行識」不斷變化,並無實體,因此心經云「五蘊皆空」,所以身體並不等於我,師父舉的例子是有人死了以後守著自己的屍體,以為那是我,那變成了守屍鬼。另一方面師父也說身體也是人修行的著力點,人身難得,只有人具備了種種生理條件可以修行,因此小乘佛教要看破五蘊,大乘佛教則要善用五蘊構成的人身去精進修行,渡己渡人。

這次禪修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三炷香的打坐,每一柱都能清楚照見雜念的升降起落,師父對雜念的開示真的很管用,與其壓制、管理,不如用默照的方式來對治雜念,當我們可以跳出來看到雜念而不起反應,慢慢就會導向無雜念的統一心,也就是正念。

默照的禪修方式不僅可以應用在打坐時,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也都適用。禪期結束後,我盡量在生活的細節去實踐默與照的要旨,學習以無分別之心來應對生活中層出不窮的事件,而當情緒或思考發生時也能明白的覺察自己心中的反應,當我可以知覺內心活動的起落時,也就有了可以出離的著力點。日常生活時時刻刻提點自我覺察,心變得比較清淨,這是最大的收穫。

禪修結束後遇見同在學佛讀書會小組的定照、嘉穗與玉茹,四人在晚餐時繼續討論當天的學習與心得,由於師父開示的內容非常豐富、奧義精微,當場又不能筆記,因此每個人都想辦法分享自己聽到與理解的內容,你一言我一語,才能湊出比較完整的拼圖。這篇短文也得益於當天的大堂分享與會後四人的討論。

TOP